

Answer:眷村裡都是住著外省人嗎?其實不然,除了大多軍人娶台灣閩、客、原民妻子外,也有許多臺籍軍人。像是《台灣人在眷村:我的爸爸是老芋仔》一書,來自台中光大新村作者曾明財,父親在二次大戰末期是日本陸軍野戰航空修理廠少年工,戰後則加入國軍;或是來自岡山樂群村的胡來富少校,則是來自花蓮的太魯閣族。
(資料來源:《台灣人在眷村:我的爸爸是老芋仔》以及國家文化記憶庫-岡山眷村樂群村唯一原住民─胡來富少校)

Answer:一直以來眷村相關活動及戲劇總會播放民歌,但從臺灣整個音樂發展脈絡來看,除了與外省青年有很深的連結外,他們聽的都是熱門音樂,例如Bill Haley & His Comets – Rock Around The Clock。
(資料來源:《我們的搖滾樂》、中華民國眷村資源中心專欄《代表眷村的流行歌曲考查》,以及臺灣流行音樂資料庫-音樂人口述歷史-黃慶元)

Answer:位在高雄大陳義胞的實踐新村內有大小兩座蔣公廟,其前身均為蔣公靈堂。另報恩觀有祭祀大陳人原鄉信仰-阮弼真君、漁師大神、三官大帝,感恩堂則有觀世音菩薩。
(資料來源:國家文化記憶庫-蔣公感恩堂、蔣公報恩觀,以及《旗津的大陳新村:歷史變遷與認同》)

Answer:位於屏東縣東港鎮的共和新村內,有個供奉空襲身亡的日本人的軍魂廟,是由一位湖北籍羅姓海軍軍人及其臺灣籍太太供奉。羅太太因受日本亡靈託夢,才特地供奉,為眷村內特殊景象。
(資料來源:國家文化記憶庫-東港鎮共和新村日本軍魂廟照片、維基百科-東港保萐大將軍小祠)

Answer:大家都知道桃園龍岡忠貞新村是知名的滇緬孤軍眷村,但事實上滇緬眷村不只在桃園龍岡,還有以下幾個眷村也是滇緬眷村:
桃園龍潭-干城五村;南投清境農場-博望新村、壽亭新村、定遠新村;高雄農場-信國新村、定遠新村、精忠新村、成功新村;屏東隘寮農場-汾陽新村、伏波新村、忠武新村。

Answer:一般我們總認為眷村都是提供軍眷住,但實際上廣義的眷村有很多種。例如:霧峰光復新村、台中審計新村屬公務人員眷村、台北化南新村屬教職人員眷村、台南警察新村屬警察人員眷村、台北寶藏巖則屬於自力眷村(非列管眷村)
廣義眷村:軍眷村、公務人員眷村、教職人員眷村、警察眷村、自力眷村(非列管眷村)
(資料來源:《眷村保存與多元文化的社會學分析》)

Answer:眷村內的女性,在現今談論眷村文化過程中,大多都出現在眷村美食或是在村內持家。但實際上眷村女性當時不僅僅在廚房或顧小孩,有些時候也會協槓很多工作,例如大溪僑愛新村的周盧登雲女士,除了當模特兒外,還與村內鄰居及資興辦僑愛戲院。
(資料來源:國家文化記憶庫-眷村媽媽內外兼修)

Answer:一直以來我們都會認為與國民政府一起撤退來台的國軍,都是男性,或是先生是軍人等。但其實當時也有很多女性軍官,如高瑞芳女士、胡慧琳女士。
(資料來源:退輔會南投縣榮民服務處-《第一名-國寶女兵憶當年,作者高瑞芳》、遷台歷史記憶庫-航護之母胡慧林)

Answer:事實上,當時與國民政府來台的60萬軍人,依照眷戶來看,僅有10萬多戶住進國防部列管眷村,約1/5。
(資料來源:《臺灣「眷村」的歷史形成與社會差異:列管眷村與自力眷村的比較》)

Answer:
1.大陳新村-提供與國軍一同撤退來台的台州列嶼(如一江山島、漁山島、上下大陳島等)義民之眷村,又稱大陳義胞。
2.東萊新村-提供與海軍一同撤退來台的東萊群島(長山八島)義民之眷村。
3.富台新村-提供1953年從越南富國島撤退來台的富台部隊之官兵眷屬的眷村。
4.反共義士村--為韓戰期間,提供選擇來台的1萬4千多名中國人民志願軍戰俘,在台安置的村子。
(資料來源:《東萊新村的歷史與人》、《旗津的大陳新村:歷史變遷與認同》、維基百科-富台部隊(新村)、反共義士(村))

Answer:除了與蔣前總統及夫人基督教信仰有關外,當時天主教也透過教會提供一些生活物資。
(資料來源:國家文化記憶庫-天主教隨身小卡)

Answer:白色記憶在過往,普遍認為都是本省籍受難者。但事實上有45%的受難者為外省人,當中是軍人的比例非常高。
(資料來源:國家人權博物館-EP05外省人的白色恐怖、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數位典藏計畫-海軍囚牢)

Answer:南投清境農場的博望新村(滇緬孤軍)
(資料來源:《從異域到新故鄉:清境社區50年歷史專輯》)

Answer:陸軍在當時撤退來台時,人數遠比空軍與海軍還多。後來(被迫)提早退役後為求生存,有些外省籍軍人就投入採礦工作。
(資料來源:FB文化保溫瓶-外省仔礦工訪談-1)

Answer:如:台中彩虹眷村、台北寶藏巖、桃園中原大學旁的大觀園等。
非列管眷村:是指存在於各級政府(如國防部、退輔會、省市政府)提供的住宅體制之外,以第一代大陸來臺軍人及其眷屬為主的自發性群居聚落,他們規模不一、人口組成多樣,有些是出現在列管眷村內、外或營區週邊(公地私建),有些則是以違章建築的形式存在於都市空地,有些則會夾雜部分私人擁有的合法建物與土地產權的民宅(自地自建)。
(資料來源:《臺灣「眷村」的歷史形成與社會差異:列管眷村與自力眷村的比較》)
